首頁 項目 > 正文

普魯士為什么能完成德國統(tǒng)一 為什么是普魯士最終統(tǒng)一了德國

德意志邦國混戰(zhàn)


(資料圖)

18世紀中葉,德國分裂成為了許多小的邦國,他們之間互不統(tǒng)屬,而且互相征戰(zhàn)。而邦國間的互相征戰(zhàn),不僅阻止了德意志的統(tǒng)一,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德意志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名叫普魯士的德意志邦國崛起了,而它的崛起將徹底改變德意志的命運。

一、普魯士邦國的早期歷史

普魯士崛起于德意志北方,最早它不過是最平凡不過的一個小邦國。但是由于其歷代統(tǒng)治者都重視武功,拼命地發(fā)展軍事力量,所以普魯士的版圖不斷擴大。到了大選帝侯(有資格被選舉為神圣羅馬帝國君主的人)腓特烈·威廉(1640—1688年執(zhí)政)時代,普魯士已經(jīng)成了德意志地區(qū)內(nèi)首屈一指的強邦。

普魯士君主

后來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去世,他的兒子腓特烈三世繼承了君位。腓特烈三世野心勃勃,他不再滿足于只做一個邦國的領導者,而是想往前再跨一步,成為一個王國的國王。當然以此時普魯士的力量,他也完全有資格和實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

但是在當時的歐洲,自己稱王是不會被國際社會認可的,腓特烈三世需要得到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認可。但神圣羅馬帝國一開始堅決反對腓特烈三世稱王,因為腓特烈三世是一個新教徒,而神圣羅馬帝國則是以天主教為正宗的國家。好巧不巧的是,當時西班牙爆發(fā)了王位繼承戰(zhàn),而神圣羅馬帝國也參戰(zhàn)其中。由于想要得到普魯士軍人的支援,所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也顧不上什么宗教沖突了,他以普魯士參加西班牙戰(zhàn)爭為條件,承認了普魯士王國的成立。

至此,普魯士邦國正式成為普魯士王國,而腓特烈三世也成為普魯士的第一個王。

普魯士國王

二、腓特烈大帝與神圣羅馬帝國王位繼承戰(zhàn)

普魯士獲得俾睨群雄的國際資格,是腓特烈三世的孫子腓特烈大帝締造的。雖然腓特烈大帝出生于王侯之家,但是他的童年卻絲毫稱不上幸福。

據(jù)史料記載,腓特烈大帝從小接受的教育十分野蠻。據(jù)說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只會用拳頭和棍棒來表達對兒子的關愛。并且腓特烈·威廉一世拒絕培養(yǎng)腓特烈大帝任何有關藝術的愛好,他給腓特烈大帝安排的教育課程,永遠是以軍事和暴力為主。

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之下,腓特烈大帝變得既堅強又殘暴。當然由于家族遺傳的高智商,腓特烈大帝也是智謀深遠。腓特烈大帝的剛毅性格和卓越能力,將會在以后兩場影響歐洲政治軍事格局的大戰(zhàn)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繼位的那一年,正好趕上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而按照當時歐洲的君主繼承制度,一個君王死后如果沒有直系后裔,那么他的君主之位將由與他血緣最近的貴族繼承。至于這個貴族是不是本國人,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血緣關系的親疏。

這個查理六世并沒有兒子,所以他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女瑪利亞·特雷莎。為了以防萬一,查理六世在生前便發(fā)布了《國事詔書》,意思是所有的領土都是我閨女的,其他歐洲國家的貴族就別再惦記了。

瑪利亞·特雷莎

但事與愿違的是,幾乎在查理六世剛剛死的那一瞬間,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恬不知恥地站了出來,相繼宣布自己對神圣羅馬帝國擁有繼承權,因為當時歐洲王室普遍實行互相通婚,所以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點血緣關系。這下可熱鬧了。

就在歐洲國家準備扯嘴皮子吵架的時候,腓特烈大帝卻已雷厲風行地出兵西里西亞,并占領了這一地區(qū)。而其他的歐洲國家,例如英國、法國等,一看見普魯士出手了,也趕緊熱火朝天地互相打起來了,原因也很簡單,只要戰(zhàn)勝了對手,那么擁有神圣羅馬帝國合法繼承權的便是自己。這場戰(zhàn)爭的影響范圍非常之大,歐洲各國不僅在歐洲開打,在他們的殖民地美洲和南亞印度也投下戰(zhàn)火。

多國混戰(zhàn)

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到了1748年,各國都打得精疲力盡,最終簽署了一份名為《亞琛和約》的條約,各國罷兵休戰(zhàn)。而反觀戰(zhàn)爭的結局,除了腓特烈大帝實際上占領了西里西亞之外,其他的歐洲各國幾乎什么都沒有得到。

三、腓特烈大帝與七年戰(zhàn)爭

神圣羅馬帝國王位繼承戰(zhàn)之后,腓特烈并不滿足于已經(jīng)獲取的利益,他還想進一步擴展自己的領土,于是又把主意打到了神圣羅馬帝國身上。但此時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瑪利亞·特蕾莎,卻聯(lián)合了除英國以外的所有歐洲強國,來一起對付腓特烈大帝的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軍人

在戰(zhàn)爭初期,由于腓特烈大帝雄才大略,他連續(xù)擊敗了歐洲強國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即便是他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腓特烈是同時代歐洲最強的軍事領袖。但是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進行,普魯士的不足之處開始暴露出來,那就是普魯士的綜合實力遠不及對手們。持續(xù)的戰(zhàn)爭拖得普魯士兵源枯竭,且經(jīng)濟上也遭受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

就在普魯士眼看著要被打趴下之時,俄國的伊麗莎白女皇突然去世,繼位者是彼得三世。這個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腦殘粉,他竟然不顧國家利益,下令讓俄國軍隊轉而支持普魯士。俄國的加入,讓普魯士緩過一口氣來。再后來彼得三世被自己的妻子葉卡捷琳娜殺死,至此俄國軍隊撤出了戰(zhàn)場,俄國也宣布對此次戰(zhàn)爭保持中立。

彼得三世

一見到俄國退出了戰(zhàn)場,神圣羅馬帝國的其他幫手們,如法國、瑞典等也紛紛想要從這場戰(zhàn)爭中抽離出來。因為他們也和普魯士一樣,為戰(zhàn)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大家現(xiàn)在最想要的,就是和平。最終雙方罷戰(zhàn),并且簽訂了和約。這場戰(zhàn)爭進行了7年之久,史稱“七年戰(zhàn)爭”。

原來需要得到神圣羅馬帝國承認的普魯士王國,在七年戰(zhàn)爭中展現(xiàn)出了強勁的實力,此時已經(jīng)能和神圣羅馬帝國平起平坐了。

七年戰(zhàn)爭

文史君說

腓特烈大帝并不是某個政治學派或思想的擁戴者,他是一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在國際外交中,如果真誠和善良能換來利益,那么他就投入真誠與善良。如果謊言和暴力能換來利益,那么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謊言與暴力。作為一個靠軍事起家的國王,腓特烈大帝對軍隊的迷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所以普魯士的軍隊人數(shù)和軍費開支,總是超出一般歐洲國家所能承受的極限。而腓特烈的治國治軍思想及其對軍事力量的迷信,都成為了普魯士人的民族性格。后來真正統(tǒng)一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的人生偶像就是腓特烈大帝?;蛘咭部梢赃@樣講,腓特烈留下來的精神遺產(chǎn),促進了德意志的統(tǒng)一。但不幸的是,普魯士這種軍國主義的政體,如果一直維持下去,將會衍生出窮兵黷武的治國邏輯,這對一個國家是極其危險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就與腓特烈大帝所推行的軍國主義政策的后遺癥有關。

參考文獻

(美)邁爾斯:《世界近代史》,天地出版社2018年版。

何炳松:《歐洲全史》,臺海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wǎng)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fā)、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