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投資 > 正文

柏林森林音樂會:迷人的夏夜古典盛宴

柏林愛樂樂團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樂團,給柏林這座城市帶來了濃郁的音樂氛圍。而每年6月最后一個周日,在森林劇場舉行的愛樂夏夜音樂會,更是最受熱捧和聞名遐邇的大型露天音樂會之一。我曾有幸親身經歷幾次這音樂的盛宴。它開始于夕陽下更顯蔥郁的原始森林里,在羅馬斗獸場般的盆地里醞釀著入夜后的美妙,使無數愛樂人心馳神往。

柏林愛樂樂團每年攜手一位世界頂尖指揮家,為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觀眾奉上這場獨特美好的森林夏夜音樂會,為上一樂季畫上完美句號。它已經連續(xù)數十年創(chuàng)造了古典音樂演出史上的奇跡,每年新年伊始,兩萬多張門票就會飛快地銷售一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愛樂夏夜音樂會的演奏場地位于瓦爾德尼森林劇場,它坐落在柏林西部近郊夏洛特騰堡區(qū)的冰蝕谷岸旁。這是貝殼一樣的碗形劇場,兩條縱向通道將88級臺階分成三層,設有88排環(huán)型座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坐,也是歐洲最漂亮的露天劇場之一。舞臺借助大自然造化之工所造的獨特地形,依托周圍高大蔥郁的森林,嵌在優(yōu)美的峽谷盆地里。它以莫倫山62米高的峭壁為天然背景,自然形成了視覺與聽覺的邊界,音響效果極其出眾而無盡奧妙。容納如此眾多觀眾的巨大場地,雖然需要音箱來輔佐擴聲,但還音后的聲壓感與層次感都極佳。坐在音箱附近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遠離舞臺的最后一排也不會有聲壓不足的現象。也因此,無論什么位置票價也相差無幾,非常平民。

(維基百科上的瓦爾德尼森林劇場圖)

這塊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寶地,在20世紀三十年代才被人們發(fā)現,并用大膽的創(chuàng)意和藝術性的修整,使它成為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的場所。1936年,康拉德·海登萊希和維納·馬赫模仿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埃皮達洛斯圓形劇場,建成這一巨型建筑并成為柏林奧運會的比賽場地。它具有線條剛硬、質感厚重的時代風格,主要用作戲劇宣傳表演和體操項目競技比賽。初建時它以德國作家的名字命名為迪特里?!ぐ?ㄌ貏?,二戰(zhàn)中受損重建后更名為柏林森林劇場。1965年9月,滾石樂隊在此舉行的搖滾音樂會演變成騷亂,造成了嚴重破壞。再次重修后,這里從流行、搖滾和爵士音樂的熱門舉辦地,逐漸成為最受人喜愛的古典音樂會場。1982年,它的梯形舞臺被裝上巨大的白色雙塔型頂棚(2003年初帳篷頂換了新樣式),觀眾席則加上了座位。1989年,柏林愛樂樂團正式確立了夏季森林音樂會的傳統(tǒng),并在1992年開始對現場進行電視直播。這個每年一度的露天音樂會,也成為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古典音樂盛宴。

每年愛樂森林音樂會的主題都很鮮明,它或許是某種音樂形式、某個地區(qū)風格的音樂作品,也可能是某個代表性人物,例如“舞曲與狂想曲之夜”、“美國之夜”等。除音樂總監(jiān)之外,柏林愛樂樂團每年都與風格不同的著名指揮合作,如阿巴多、巴倫博伊姆、小澤征爾、西蒙·拉特爾、杜達梅爾都曾在這里執(zhí)棒。在拉特爾棒下,中國鋼琴家郎朗曾在此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這里演奏的每首作品,都既美妙經典,又通俗易懂,帶有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和歷史的印記。它既喜聞樂見,又老少咸宜,無論聽眾是否有古典音樂的涵養(yǎng),都能夠給不同層次的欣賞人群以心靈的美感。例如,2000年“舞韻與節(jié)奏之夜”曾演奏過《霸王別姬》。2016年“捷克之夜”,演繹了斯美塔那《我的祖國》和德沃夏克相關作品。2021年的“美洲節(jié)奏”,演奏了約翰·威廉姆斯《電影名作串燒》節(jié)奏特別版,以打擊樂豐富的音色和靈活多變的演奏技術,讓觀眾領略了無窮的節(jié)奏之美。

音樂會晚上八點十五分開始,觀眾通常六點開始入場。由于票面上只限定區(qū)域,而非固定位置,人們往往下午二、三點在入口處就開始排起長龍,以便能在自己心儀的位置就座。夏日里夕陽西下、微風輕拂,給劇場帶來森林里的蟲鳴鳥叫和涼爽清新的空氣。與普通音樂會必須正裝的常規(guī)不同,森林音樂會不要求衣著得體、正襟危坐和舉止高雅,裝束可以非常隨意。樂團也不像最正規(guī)的演出那樣拘謹嚴肅,而是更注重與聽眾的互動。人們往往會帶上紅酒、啤酒和香腸等各種美味佳肴,還會帶上冷焰火、小蠟燭和毛毯,選擇最舒適的姿勢,在草地上鋪上野餐墊,與家人好友無拘無束地共聚,或坐或臥,自由自在。從黃昏到夜晚,熱情的觀眾欣賞著音樂,或愉悅地鼓掌、晃動,或輕松地掀起搖擺的陣陣人浪,氣氛更加熱烈、歡快。尤其當夜幕降臨時,觀眾點燃起一只只蠟燭和一束束小煙花,情調格外溫馨別致。它們有如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令人驚嘆而心生感動,更顯出森林音樂會迷人的特殊魅力。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為聞名的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最富特色的則是《柏林的空氣》。它節(jié)奏感強烈、旋律美妙,意境也很特別。這是因為柏林擁有全德國最大的城市森林,面積約有29000公頃。特別是泰格爾、施潘道、格魯訥瓦爾德三大森林區(qū),使整座城市得天獨厚地被環(huán)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從飛機上鳥瞰柏林,它被茂密的森林、蔚藍的湖泊和清澈的河流所環(huán)繞,城市仿佛沉浸在郁郁蔥蔥的綠色海洋之中。市區(qū)也同樣遍布綠地和公園,使它成為天然清新的森林大氧吧。世界杯在德國舉行時,德國人甚至突發(fā)奇想,把柏林的空氣裝進瓶子像礦泉水一樣售賣,可見柏林的空氣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分量。

《柏林的空氣》由德國作曲家保羅·林克作于1902年,是《月亮女神》里的一首進行曲。當時,他面向大眾創(chuàng)作了大量通俗的流行音樂和時事諷刺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正是《月亮女神》。這部輕歌劇描寫一群愛冒險的柏林人乘熱氣球飛赴月亮,歷經艱難終于見到了月宮和美麗的月神?!澳鞘前亓智逅目諝?,如此奇妙的芬芳,永久保持著它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柏林神奇的空氣;那是柏林怡人的空氣,永久保持著它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柏林神奇的空氣;那就是柏林怡人的空氣……”這首歌曲調輕松、節(jié)奏熱烈、情緒歡快,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深受人們的喜愛,并常在柏林的重大節(jié)日和重要場合中演奏。這首廣泛流傳和廣受歡迎的作品,使林克像奧芬巴赫之于巴黎、約翰·施特勞斯之于維也納那樣,成為柏林市民心目中重要的音樂人物。

(德國郵票中的保羅·林克)

每當森林音樂會在最后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兩萬多名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在月光的映照下,伴隨著星星點點的蠟燭和煙花,火星四濺、彩光閃爍。隨處可見孩子們騎在大人的脖子上,隨著快樂而強勁的節(jié)奏拍著巴掌,向臺上的表演者致以敬意。人聲、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尤其是樂曲里詼諧的口哨聲更是起到點睛之效,直接把氣氛推向高潮。大家歡呼雀躍,搖擺跳蕩,隨著樂曲也把食指塞嘴里吹出響亮的“啾!啾!啾!”指揮和樂隊也會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觀眾開心大笑,整個劇場仿佛是盛大的古典音樂嘉年華和無比歡樂的情感海洋。掌聲雷動之后,剛剛要靜下來,又有人響起口哨,接著全場又笑起來,全都忘情地融入音樂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此情此景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古典也流行”在此得到真正的驗證。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都會在這樣歡樂與祥和的美妙氛圍中結束,也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美好的回憶。

欄目主編:伍斌 曹靜

文字編輯:曹靜

本文作者:鮑永玲

題圖來源:鮑永玲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 - 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