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關注:“科學”號熟悉的陌生人

每天晚上11點多,睡眼惺忪的“科學”號二管輪劉明亮吃完他的“早餐”,就到船舶“負一層”的機艙去值班。一個多月下來,他幾乎和同船的科考隊員沒打過幾個照面。

走進“科學”號機艙,粗大的管道在空中縱橫交錯,兩臺發(fā)電機發(fā)出巨大轟鳴聲,說話要大聲喊對方才能聽見;陣陣熱浪撲面而來,溫度計的指針直逼50攝氏度,令人感受到船舶的“體溫”和正在跳動的“心臟”。

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駛往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將對神秘海山進行調查。輪機部負責全船機械設備,特別是動力設備的安全運行,他們工作所在的機艙就是船舶的“心臟”。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參加過同一航次的人相互間都特別親切。但由于輪機部工作的特殊性,大家在餐廳都見過我們的照片,卻幾乎沒見過真人,更沒打過交道,我們是科考隊員在船上熟悉的陌生人。”劉明亮說。

“科學”號輪機部按照船舶管理慣例,實行三班倒。

即使沒有任何報警和異常,每隔一小時,值班人員都要按照規(guī)定路線去機艙巡視,看有沒有“跑冒滴露”現(xiàn)象,一些重要節(jié)點還有打卡機,巡視時要打卡記錄。

“機艙在船舶底部,入口比較隱蔽,很多科考隊員一個航次下來都不知道機艙在哪。另外,這里噪音大、悶熱,很多人沒事也不會來。”“科學”號輪機長丁飛說,“輪機部工作人員或在機艙值班,或在房間休息,很少有機會和科考隊員接觸。”

丁飛介紹,“科學”號打破傳統(tǒng)螺旋槳直接通過柴油機推進,采用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tǒng),柴油機只負責為全船發(fā)電,電力驅動水下的吊艙,為船舶提供動力。這種設計一方面讓機艙布局更靈活、合理,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操控靈活性。

“另外,‘科學’號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丁飛說,“比如,過去開關一個機艙閥門,要到閥門跟前去,現(xiàn)在我們在機艙集控室電腦上點擊鼠標就能完成。”

船舶設備越先進、自動化程度越高,對維護保養(yǎng)水平和細節(jié)要求越高。目前,“科學”號輪機部共有11人,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大部分畢業(yè)于高校輪機相關專業(yè)。

“我們這支隊伍雖然年輕、經(jīng)驗少,但他們經(jīng)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輪機學習,理論水平高,能閱讀英文說明書,能快速學習掌握‘科學’號上先進的機械設備。”丁飛說,經(jīng)過幾年人員和船舶的磨合,他們在運行維護船舶機械設備方面已經(jīng)駕輕就熟。

丁飛經(jīng)常不在自己房間,而是盯守在機艙集控室。“我是全船動力機械設備的技術總負責人,我要對船舶和全體船隊員的安全負責任。”他說。

常年工作在不見天日的機艙、天天與冰冷的機器打交道,生活難免單調乏味。但“90后”劉明亮說:“機艙里轟鳴的聲音,對其他人來說是噪音,但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有節(jié)奏的律動,是船舶鏗鏘有力的‘心跳’,是我們心里最大的安慰。”(張旭東)

關鍵詞: “科學”號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wǎng) - 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