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教室搞得像派對,開學需要什么樣的“儀式感” | 新京報快評

教室搞得像派對,開學需要什么樣的“儀式感” | 新京報快評

▲開學儀式上擺滿了氣球。圖/社交媒體平臺視頻截圖

“孩子她媽,是時候出手了!”近日,有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發(fā)帖,呼吁整治“開學儀式感”亂象,不要讓老師和家長被所謂的儀式感“綁架”,引發(fā)關注。

據(jù)上游新聞報道,這位發(fā)帖呼吁的網(wǎng)友還曬出了自己向相關部門投訴的內容,“近年來,全國各地區(qū)不少大中小學校以及幼兒園在每個學期開學時費盡心思折騰‘儀式感’,這些‘儀式感’通常是在班級教室用氣球、彩帶、拉花、彩印KT版等一次性用品進行裝飾,再搭配一些小零食進行布置”。


【資料圖】

該網(wǎng)友還在投訴中吐槽稱,“孩子開學第一天來到教室就像來到派對現(xiàn)場一樣,看著花里胡哨的裝飾吃著零食,桌上放的新課本基本不看,心思都不在學習上,更別說談論新學期新目標了。這些裝飾用品用完一次就丟棄,浪費錢又污染環(huán)境”。

這樣的吐槽得到很多網(wǎng)友的認可,紛紛表示所謂的“開學儀式感”其實形式大于內容,增加老師和家長的負擔;也有部分網(wǎng)友認為,這樣的儀式感讓同學們充滿元氣,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進入新學期。

這名網(wǎng)友的吐槽內容,有可商榷之處,但果真如其所投訴,“開學儀式感”就是裝飾教室、渲染氣氛,那這樣的儀式感大可不必。這其實是對“開學儀式感”的錯誤理解。

要讓學生以全新的狀態(tài)開啟新學期,不能這種徒有其表的形式主義,而應該強調學生對暑假生活的小結、思考,以及對新學期的展望與規(guī)劃。這不需要家長花錢買道具、買禮品,老師們也不會被這種“開學儀式感”裹挾。

近年來,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儀式教育。誠然,科學的儀式教育可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認同感,日常學習中,適當?shù)嘏e辦一些小儀式,也可以激勵學生們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業(yè)和人生發(fā)展。

但如果儀式太過花哨、舉辦過于頻繁,甚至變成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攀比,引發(fā)家長們的“內卷”,就跑偏了。事實上,部分學校舉辦的“開學儀式”籌備繁瑣、花費不少,已經(jīng)成為老師和家長的負擔。

比如,有家長就表示,舉辦“開學儀式”需要做策劃書,網(wǎng)購相關材料,擺放氣球、標語、花束、布置會場,還需要畫黑板報……完成一次開學儀式非常費力氣,每家花銷也在六七百元左右,家長苦不堪言,老師們也不得不為此額外耗費時間與精力。

其實,新學年、新學期開學,“儀式教育”不在于布置教室、拉橫幅、放氣球,而是要給學生們上好“開學第一課”。老師可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在開學第一天,開展對同學的新學期規(guī)劃教育。每個同學可以在這一天結合自己上學期的綜合表現(xiàn)及新學期任務,作出發(fā)展規(guī)劃,同學間也可以交流、點評。

這便可以借助“開學第一課”達到促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而大可不必“為儀式而儀式”,在形式上出盡“花招”。

正值開學季,新學年開啟,新生活值得期待和展望,適當?shù)膬x式感是需要的,但也不能流于形式、本末倒置,甚至因此“綁架”了老師和家長。從學生成長實際出發(fā),上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與主體意識的第一課,便是最好的“開學儀式感”。

撰稿 / 蔣理(媒體人)

責編 / 劉天紅

校對 / 趙琳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