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業(yè)界 > 正文

反復無常的叛將:話說張遼的早期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素絲無常,唯所染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遼是漢末名將,憑八百死士威震逍遙津,人所共知。

然而早期的張遼,卻以"反復無常"聞名。與其故主呂布如出一轍。

本文結(jié)想合張遼的早年記載,還原勾勒出其原始樣貌;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使張遼的形象更加多元立體。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不是非善即惡的。每一個人都隱藏著多面性格,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可能做出完全相異的舉動。

換言之,張遼早年的反復,并不影響之后的光輝;反而會完善其履歷,豐滿其形象。

本文共 3900 字,閱讀需 8 分鐘

張遼的出身

張遼出身并州豪族。其先世是西漢武帝時的聶壹。

雖然張遼本傳,稱其先祖因"避怨"而改姓;但實際就族望來看,聶氏(張氏)的籍貫并未更改,始終在并州雁門郡馬邑縣。

(張遼)本聶壹之后,以避怨變姓。--《魏書 張遼傳》

換言之,在"馬邑之圍"失敗后,雁門聶氏并未遭到嚴重打擊,宗族依然可以安居本地。"改姓氏"恐怕僅僅是為了撇干凈與聶壹的聯(lián)系而已。

注:聶壹是馬邑之圍(伏擊匈奴)的發(fā)起人,隨著軍事行動的失敗,聶壹也不知所終。

按《韓安國傳》所載,聶壹是"雁門馬邑豪",可知出身地方大姓。

其明年,則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史記 韓長孺?zhèn)鳌?/p>

作為聶壹后代的張遼,又"少為郡吏"。按東漢郡縣吏員被地方豪強把持的傳統(tǒng),張遼無疑是雁門馬邑的大族。

(遼)少為郡吏。--《魏書 張遼傳》

張遼出身雁門大姓

丁原刺并州時,張遼被召為從事。由"郡吏"遷為"州從事",可知其家世顯赫。

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魏書 張遼傳》

須知,州從事是刺史身邊的高級佐吏,可以參與州一級的核心決策。

注:冀州牧韓馥、徐州牧陶謙均有征召"州從事"商討機要的記載。見《后漢書 袁紹傳》、《魏書八 陶謙傳》、《蜀書八 糜竺傳》。文多不載。

因此,雖然張遼以武勇聞名,卻與呂布、張楊等純粹憑"驍勇給事"的寒門武人不同。張遼是豪族出身的武人,從地位考量,大概與常山趙云相似。

丁原、何進、董卓、呂布之間的勢力變換

可見,張遼在降曹十六年后(199-215),依然未能完全獲得主君信任。直到合肥一戰(zhàn)成名,靠八百死士大破十萬吳兵,才奠定自己的地位。從此超越于禁,一躍而成"五子良將"之首。

不由感慨,似張遼般輕狡反復的邊地武夫,在戰(zhàn)火與鮮血的洗禮下,竟逐漸成長為智勇兼?zhèn)洹⑸嵘赖拿麑?,乃至名鐫青史?/p>

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素絲無常,唯所染之"的真諦所在吧!

中平六年(189)靈帝崩。何后以女主干政,大將軍何進征召英豪上洛,欲武力威逼何后歸政。自此掀開張遼"反復行徑"的序幕。

(1)何進

何氏兄妹反目,各尋助力。張遼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丁原派遣入京,拜謁何進。從同書記載(《魏書八 張楊傳》)來看,丁原麾下的張楊,此時應(yīng)該亦在何進麾下。

所不同者,是何進遣張遼赴河北募兵;遣張楊還并州募兵。

(2)董卓

待張遼募兵歸來,何進已死(十常侍之亂),而張遼"以兵屬"董卓。

此處記載特別值得玩味。

何進遣(遼)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遼)還,(何)進敗,(遼)以兵屬董卓。--《魏書 張遼傳》

何進雖敗,其尚有故主丁原。張遼為何直接略過丁原,而以兵屬董卓?可知張遼本傳,省略了"呂布謀殺丁原"的故事。

其實張遼募兵前后,不過數(shù)月。靈帝駕崩、董卓上洛、何進與丁原之死,均發(fā)生在中平六年(189)。而張遼的主子,在同一年中竟然換了三次,從丁原到何進、再從何進到董卓。

張遼的心態(tài)立場,大概可以從"州郡出身"來解釋。

丁原是并州刺史,按三互法(任官避籍)的限制,丁原絕非并州人(其籍貫失載)。

與丁原不同,張遼是雁門馬邑人,呂布是五原九原人,均屬并州。因此,呂布弒殺丁原,實際是"并州人殺外州人"。在丁原與呂布之間,張遼的立場,恐怕會更加傾向"州里人"呂布。

董卓死,張遼從布

而丁原故吏,與張遼一并"受遣募兵"的張楊,在短暫的反抗后,也向董卓投誠。

袁紹至河內(nèi),(張)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董)卓以(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nèi)太守。--《魏書 張楊傳》

考慮到張楊是并州云中人,其立場變換,可能也受到了呂布、張遼的影響。

(3)呂布

初平三年(192)呂布殺卓,張遼再次"以兵屬"呂布。

(董)卓敗,(遼)以兵屬呂布。--《魏書 張遼傳》

"以兵屬"是個相當露骨的詞匯,即帶領(lǐng)成建制的兵團,來回投誠。

可見早年的張遼,根本無所謂政治立場與忠孝氣節(jié),完全是一副軍閥嘴臉,誰的腿粗就去抱誰,哪頭灶熱就燒哪頭。

軍隊之于張遼,實際成了加官進爵、謀求私利的工具。

當然,這次改換門庭,依然可以從"州郡出身"的立場解釋。

因為誅殺董卓的主謀,有太原王允、五原呂布、五原李肅;三人皆為并州人。而董卓則是涼州隴西人。換言之,董卓之死,實際是"并州集團"與"涼州集團"的火并。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

關(guān)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quán)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lǐng)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