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36年車輪滾滾 杭城路網(wǎng)四通八達

上世紀50年代的公共汽車

1961年杭州第一輛無軌電車

去年1月,年滿60歲的董寶林和公交這位“老朋友”告別,36年的公交司機生涯也停在了那一刻。

臨走前,他在自己開過的最后一輛公交車里轉(zhuǎn)了兩圈,摸了很久的方向盤。

公交承載著他的青春年華,帶著他丈量杭城每一條道路,帶著他見證這座城市的突飛猛進。

當年的公交車是木結(jié)構(gòu)的

錢江一橋是過江唯一通道

初入公交公司時,董寶林22歲,做了兩年的售票員。1982年,他如愿握起了公交車的方向盤,“在當年,這是件挺威風的事。”

董寶林回憶說,自己最先開的是2路公交,“那會兒還是木結(jié)構(gòu)的汽油車,前置發(fā)動機,油箱就在車頭,車身圓頭圓腦的。”

當時,2路公交從三廊廟開到六和塔,路程并不算遠,可車子隔三差五就拋錨。“一天熄火兩三次是常有的事。”董寶林說,當時駕駛室內(nèi)要常備一桶涼水.。司機的任務不只是開車,還要看牢發(fā)動機的儀表盤,一旦溫度升高了,要趕緊加涼水冷卻發(fā)動機。

就連當年的公交常客都懂老式汽油車的毛病。“車要是突然拋錨了,老乘客就會主動問,司機,要不要幫忙推車啊?然后,大家就齊刷刷地下去推車了。”回想起那一幕幕,董寶林的嘴角滿含笑意,這是那個年代乘客與司機間的默契。

不過,推車能解決的只有小故障,更多的時候,董寶林不得不放下乘客,呼叫“路救車”。“當時可不像現(xiàn)在,前班車出故障了,后班車不到10分鐘就來接應。”董寶林說,最嚴重的一次,他開20路車從蕭山回杭州,晚上7點左右車拋錨了,結(jié)果一直修到了第二天早上5點。

耗費了足足十小時,這不僅是由于故障的維修難度大,主要耽誤在了等待中。當年,錢江一橋是杭州與蕭山之間的唯一通道,而每到晚上7點,人力車要排著隊穿過橋,從虎跑運送柴禾到蕭山,“隊伍很長,要占用一條車道起碼兩小時,只剩一條車道給汽車通行,所以特別慢。”

在運力不足的年代

公交車擠得關(guān)不上門

橋少路窄,咫尺也成了天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路況大不如今。

“你別看現(xiàn)在的復興路寬闊暢通,以前它只有兩車道,坑坑洼洼的。車子本來就脆弱,開起來‘哐啷哐啷’地響,有時震得車窗玻璃都碎了。”董寶林說,盡管復興路在當年已經(jīng)是柏油路了,可當時用的柏油含蠟成分高,一旦太陽暴曬過后又下雨,路面會變得非常滑,車子就會不受控制地打滑。“這種情況太危險了,有幾次,乘客和售票員都叫起來了。我讓他們別慌,好在當時,路面上的車不多。”每一次,董寶林都能憑借過硬的駕駛技術(shù),將車帶回正軌。

就算是這樣的復興路,在當年的路段里也不算差。董寶林說,他開20路去蕭山,跑的是江堤上的泥路。“地面灰塵飛揚,一趟跑下來,凳子、臺板、車窗都落滿了灰,整個人灰頭土臉。”他打趣地說,當時開車都要“全副武裝”,戴上口罩、手套,甚至披風帽。

即便是這樣,在運力不足、車少人多的年代里,公交車依然受熱捧,人多得怎一個“擠”字了得。

“一到上下班高峰期,乘客多到門都打不開。為了節(jié)省空間,人都站在座椅上。有些人為了上車,不得不吊在門外。”董寶林回憶說,他開的20路基本上起點站就坐滿了,到了第二站人就擠爆了。

30多年來公交升級換代

杭城路網(wǎng)四通八達

日復一日,董寶林每天在熟悉的線路上來回奔跑,而城市的變遷也在車輪滾滾下延伸。他開過的線路,從1增加到了10,駕駛的車輛也不斷升級換代。

大約上世紀九十年代,杭州的汽油公交車被柴油車取代,而后又有了油電混合動力車,再到如今的電動車。董寶林說,這不僅是能源的改變,公交車的故障率也越來越低,安全系數(shù)越來越高。從拼接木板到結(jié)實的復合板,從硬板凳到舒適的軟質(zhì)座椅,從連風扇都沒有到加裝空調(diào),還有移動電視、4G監(jiān)控攝像頭……公交車內(nèi)的環(huán)境和過去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伴隨著車況的改善,公交票價也從兩分到四分,漲到了一元、兩元。1993年,公交開始了無人售票。董寶林說,盡管作為司機的他們變“孤獨”了,但對乘客而言,方便太多了,“以前人工售票,城鄉(xiāng)線路還要分段計價,后來自動投幣。到今天,很多人都直接拿手機掃一掃了。”

董寶林開著公交跑過了132萬公里路程,相當于繞西湖15萬圈。他幾乎跑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也用車輪一寸一寸丈量著杭州交通的每一點改變。

鋪路架橋,從線到網(wǎng),四通八達的公路打通了杭城的“任督二脈”。“錢江一橋的兄弟姐妹越來越多,你看現(xiàn)在的錢塘江上已經(jīng)架著十座橋了。”曾經(jīng)狹窄坑洼甚至危險的路面也早已煥然一新,“以前人力車、自行車和公交車一起走的混合路,現(xiàn)在也形成了各自的專用道。”

車窗外的風景也在變。“以前在我們看來偏僻的蕭山早就筑起了高樓大廈,變成了城市。”董寶林感慨道,過去開車不敢開窗,到后來反而忍不住開窗,車窗外是滿眼的綠水青山。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

關(guān)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quán)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wǎng)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