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金融 > 正文

貴州西江:創(chuàng)建“六個一”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高琦 通訊員 李天翼)如今,西江千戶苗寨已經是貴州旅游一張靚麗的名片。依托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優(yōu)勢,西江千戶苗寨圍繞“以文彰旅,以旅促融,文化共享,中華一家”工作主題,以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六個一”為抓手,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相關資料圖)

建設一個“鄉(xiāng)村振興·民族團結”交流館。2016年,西江苗寨成立了國內首個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研究院——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多年積累的鄉(xiāng)村振興、民族團結研究成果,今年1月,西江苗寨建立了“鄉(xiāng)村振興·民族團結”交流館。交流館以“民族文化鋪就民族鄉(xiāng)村振興路,旅游促融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題,集文化交流、民族團結展示和相關研究成果呈現(xiàn)等為一體,搭建起以旅促融民族團結的交流平臺,自開館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

民族團結交流館研學

成立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基地。近年來,西江苗寨旅游轉型迅速,為滿足游客需求,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和貴州民族大學教務處一起,依托已獲得的教育部新農科項目、貴州省勞動教育基地等高等院??蒲衅脚_優(yōu)勢,積極開展文化研學活動,先后開設了《減貧致富的西江模式》《銀飾》《苗繡》《民族團結的“西江實踐”》等多門研學課程,先后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舉行文化研學活動200多場,受益師生超過6000人。為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今年,雷山縣民宗委在西江苗寨掛牌成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體驗基地,自基地成立以來,先后專門講授民族團結研學活動二十余次。其中,今年4月舉辦的“全省民族講解員大賽”網絡點擊量超過200萬人次。

改編一部體現(xiàn)民族團結的導游詞。西江苗寨不斷發(fā)展,目前已經成為以原住居民和外來商戶共同居住的大型民族鄉(xiāng)村社區(qū),社區(qū)居民包含有苗、漢、侗、水等多個民族,形成了多民族互嵌共居共業(yè)格局。西江苗寨許多文化體驗產品的打造,都由多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而成,旅游開發(fā)以來,西江刺繡、銀飾、歌舞、建筑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得到彰顯。今年年初,雷山縣民宗局會同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貴州民族大學教務處以及西江旅游公司在西江苗寨景區(qū)原有導游詞的基礎上,適當對西江導游詞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將民族團結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融于導游詞中,以全新的解說方式,為游客講述民族團結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基地舉辦文化體驗活動

挖掘一個“高山流水”民族團結體驗產品。旅游開發(fā)以來,在不脫離文化母體的基礎上,西江苗寨創(chuàng)新出了十二道攔門酒、高山流水敬酒禮等旅游待客酒禮酒儀。這些酒禮酒儀經過場景植入、內涵再造等方式,融入了貴州各民族豐富的酒文化和好客精神,成為了西江鄉(xiāng)村旅游體驗感較強的產品。為了繼續(xù)深耕旅游體驗產品,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自2022年年底,雷山縣民宗局、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貴州民族大學西江教學實踐基地和高山流水敬酒禮發(fā)源地——阿濃苗家共同繼續(xù)挖掘提煉“高山流水”民族團結活態(tài)體驗產品,“高山流水”已經成為了集苗歌、漢歌、彝歌、藏歌、侗歌為一體,體現(xiàn)中華民族好客精神的民族團結活態(tài)體驗產品。

打造一個“民族團結廣場”。西江苗寨素有歌的天堂、舞的海洋之美譽,寨子中心的“蘆笙場”就是歌舞活動中心,旅游開發(fā)后,“蘆笙場”成為了游客較為聚集的區(qū)域。今年年初,縣民宗局、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貴州民族大學西江教學實踐基地和西江旅游公司對蘆笙場進行了優(yōu)化改造,將其打造為“民族團結廣場”,同時挖掘西江苗族歌舞文化,推出民族團結舞。目前民族團結舞每天舉行2次,其氣氛熱烈,互動性強,深受游客歡迎。

民族團結廣場

舉辦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西江論壇”。為了從學理上深入研討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以旅促融民族團結等議題,講好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的地方經驗。從2022年起,貴州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與多民族文化繁榮發(fā)展高端智庫、教育部多彩貴州文化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黔東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等機構單位,共同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西江論壇”。論壇以一年一屆,一屆一主題的方式,搭建起學界、政界共同研討民族團結的學術高端論壇。來自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警察學院等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州縣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參加了會議,論壇內容緊扣時代主題,對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研究、應用指導和實踐探索等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予以集中高度關注,對推進民族地區(qū)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審:王 琰 林 萌

二審:袁小娟

三審:李 蓓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