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女兒意外車禍 無錫"棉鞋阿婆"賣鞋養(yǎng)活殘疾女兒

每雙棉鞋都凝結(jié)著趙阿婆的一片心意

戴著老花鏡的趙阿婆正在做鞋

趙阿婆家里的棉鞋已經(jīng)快堆不下了

“我不要別人捐錢給我,我就是想通過做棉鞋賣棉鞋,養(yǎng)活女兒……”近日,無錫江陰“棉鞋阿婆”趙阿婆和女兒小周的故事在朋友圈傳播開來。趙阿婆16年如一日,靠做棉鞋養(yǎng)活殘疾女兒。如今到了年底,剩下的1500多雙棉鞋的銷售卻成了難題,趙阿婆于是通過媒體向社會求助。

12月19日,現(xiàn)代快報報道了趙阿婆的故事。“趙阿婆做的鞋子一針一線里都是對女兒的愛啊,母愛太偉大、太無私了。” “自立自強,給趙阿婆的精神點贊。”趙阿婆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和讀者,很多人詢問趙阿婆的聯(lián)系電話要買鞋。

母愛

女兒意外車禍,作為母親我不能倒下

12月19日下午,現(xiàn)代快報記者來到江陰市月城鎮(zhèn)水芝苑小區(qū)35號602室,見到了62歲的“棉鞋阿婆”趙六寶,也看到了屋子里堆積如山的棉鞋。

“今天電話接個不停,都是要來買鞋的,一天都不知道賣掉多少雙了!”趙阿婆很開心,然后悄悄問記者,“之前我總擔(dān)心賣不掉,這樣,我明年辛苦多做點兒,爭取做個三四千雙,你們到時候能不能再幫忙賣賣,這樣就能給女兒多攢些錢……”

趙阿婆家在當(dāng)?shù)匾粋€安置房小區(qū),八九十平方米,幾乎都是毛坯,只有廚房和衛(wèi)生間有些簡單的貼磚。除了一張八仙桌、一張床、一臺電視機、幾個舊木箱子和兩臺電動縫紉機,能看到的幾乎全是棉鞋,和做鞋的料子。

“我和她爸原來都在廠里上班,很普通的日子。”坐在八仙桌旁的長凳上,趙阿婆有些緊張,雙手搓動著,似乎不太愿意回憶過往,“后來就是女兒車禍,為了照顧女兒,我就不去上班了。但要生活啊,我就想學(xué)做棉鞋,既可以在家照顧女兒,又能賺錢補貼家用。”

女兒小周在一旁提醒:“是2001年5月22日晚上9點多,我晚自修下課回家,路上出的車禍。”其實,趙阿婆記得很清楚,眼里泛出了光,“一個酒鬼,開摩托車,速度超快,就把我女兒撞了。當(dāng)時離高考還有40多天,以她的成績完全可以考上重點大學(xué)的。”

之后半年多,為了救回女兒,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趙阿婆和丈夫周進良放下工作,全天照顧女兒,小周總算撿回一條命,但也留下了終身殘疾,雙眼視力全無,左側(cè)身體無運動能力,幾乎毫無生活自理能力。“怎么可能不難過,女兒經(jīng)常哭甚至說不想活了,我和她爸也整天抹淚。”

“但生活總是要繼續(xù)!”六個月后,女兒從醫(yī)院回家,趙阿婆便辭去工作,一方面照顧女兒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是怕女兒想不開,得陪著她。“我自己勸自己,女兒能活著就很不容易了。作為媽媽,我不能倒下,不然女兒還怎么活下去。”

堅持

16年如一日,除了睡覺就是做鞋

2002年起,趙阿婆就萌生了學(xué)做棉鞋的想法。“我其實從沒做過鞋,也不識字,都是從頭開始。”趙阿婆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當(dāng)時自己去市場上買布料、鞋底,還有一臺腳踏縫紉機,就開始琢磨、嘗試,“剛開始就是零散做做,一年也就做幾百雙”。

這一做,就是16年。“開始用的是腳踏縫紉機,后來買了電動縫紉機;剛開始騎的是自行車,現(xiàn)在買了電瓶車;剛開始眼睛是好的,現(xiàn)在得戴老花鏡。”一年365天,早上6點起床,一般要做到晚上八九點,除了睡覺就是做鞋。

“現(xiàn)在,我們家老周也退休了,幫著我一起做。兩個人一天做個十幾雙不成問題。而且,都是自己手工做的,質(zhì)量也好,穿個幾年不會壞。”趙阿婆看向一旁納鞋底的老周,“她爸很辛苦,每天凌晨3點多就起來,給我們燒飯、做家務(wù)。”

每天凌晨4點,趙阿婆用保溫杯裝上老周做的粥,騎電動車去周邊鄉(xiāng)鎮(zhèn)賣鞋。老周在家照顧女兒起床吃飯,然后再去月城菜場的攤位賣鞋。

“一年八個月天天在家做鞋,過了國慶后就是上午賣鞋、下午做鞋,雖然賺不到大錢,但養(yǎng)家、養(yǎng)活女兒,也是夠了。”

天天做鞋不累嗎?趙阿婆笑了笑:“為了女兒呀!她今年才37,我們現(xiàn)在還能照顧她。那以后呢?如果請一個專人照顧,一年至少要3萬。我們可不得趁著還做得動的時候,多做幾雙鞋,多攢點錢,留給女兒以后生活呀。”

自強

不要捐款,就靠做鞋、賣鞋養(yǎng)活女兒

提起趙阿婆,鄰居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他們家人都很好,很勤勞,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鞋子了。其實,像他們這個年紀(jì),很多都是跳跳廣場舞、打打麻將,但他們兩口子為了女兒,十幾年如一日,本本分分,勤勤懇懇。他們從來不買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十幾年前的衣服了。”

一位老奶奶也說,“他們家人都能吃苦的,做鞋一年做到頭,從來不出去玩啊什么的。為了一個女兒,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沒得說了。”

趙阿婆給現(xiàn)代快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我一年2000多雙鞋,賺個兩三萬沒問題的,基本生活也夠了。”

為什么不要別人捐款?這其中也有一段委屈經(jīng)歷。小周說,自己剛出車禍時,媽媽也曾跟人求助過,當(dāng)時很多人閑言碎語,說媽媽是“狗皮膏藥”,“后來,媽媽再沒向別人要過一分錢”。

“靠別人靠不住,靠自己的雙手才牢靠。”趙阿婆的話里滿是力量。“我們可以靠做鞋養(yǎng)活自己,養(yǎng)活女兒。你看,我做的鞋子,質(zhì)量好、保暖,很多來買鞋的都是老顧客,穿了好還介紹朋友來買呢”。

唯一煩惱的就是,這么多棉鞋怎么賣出去。“眼看著就要過年了,還有1500多雙鞋,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我也不懂微信,不會上網(wǎng)賣,就靠著周邊鄉(xiāng)鎮(zhèn)菜市場擺擺攤,真的是越來越難賣了。”趙阿婆這才向媒體求助幫忙賣鞋。

愛心接力

網(wǎng)友紛紛留言求購

此事經(jīng)現(xiàn)代快報報道后,趙阿婆很快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記者去趙阿婆家采訪時,在電梯里就遇到了兩個姑娘。“你也是來買棉鞋的嗎?”她們說,看了微信朋友圈的推文,她們抽個空過來買幾雙棉鞋,“現(xiàn)在手工的鞋子很難買到了,而且還是這么偉大的母親,我們肯定要支持一下。”

南京網(wǎng)友“無題”留言現(xiàn)代快報微信公眾號,稱要買鞋支持“棉鞋阿婆”:“看到了微信推文,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我也是做媽媽的人了,特別能理解。”一位來自廣東的羅先生電話打到了趙阿婆手機上,“我要買雙45碼的棉鞋,運費不管多少,我自己承擔(dān)。就是純支持!”還有網(wǎng)友在微信留言:“我不買鞋,就給趙阿婆充手機費吧。”

小周的高中同學(xué)孫女士也來幫忙挑鞋,用微信跟顧客對接。“我是看到了網(wǎng)上消息后,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跟小周住一個小區(qū),所以找上門去看能不能幫忙。”這兩天,她微信加的好友比平時一個月加的都多,都是要買棉鞋的。當(dāng)天微信就收了好幾千塊錢,孫女士打算晚點去銀行提現(xiàn)金給趙阿婆。

下午4點多,棉鞋已經(jīng)賣掉一兩百雙了。趙阿婆有些激動,連聲對記者道謝,“感謝讀者和網(wǎng)友的支持,特別感謝!”

愛心電話

想要購買棉鞋的讀者和網(wǎng)友可以與趙阿婆直接聯(lián)系:15995307369。也可以跟小周的高中同學(xué)聯(lián)系,加她的微信直接購買:13915219385。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

關(guān)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quán)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wǎng)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