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村里辦起“四點半課堂” 探索新的扶貧方式

村里開起了四點半課堂,第一書記“客串”老師。

在去石柱縣中益鄉(xiāng)坪壩村任第一書記前,韋永勝是重慶市教科院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調研員。多年從事教育行業(yè),他深知“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關鍵”。

正是如此,他們在村里辦起了“四點半課堂”,讓村小老師到主城培訓。

43歲的劉鳳英是石柱縣中益鄉(xiāng)官田小學語文老師,教了二十多年語文的她,在今年10月來到主城區(qū),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

這次,和劉鳳英一起參加培訓的,“中益鄉(xiāng)就有十幾個。”韋永勝說。在他看來,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關鍵,而教師又是教育的關鍵,“所以這次,我們組織了老師到主城區(qū)培訓,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知道,怎樣上一節(jié)好課,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韋永勝說,教育扶貧,除了培訓老師,“我所在的重慶市教科院,還對中益鄉(xiāng)小學和官田小學,從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學校制度等全方位的指導支持。”

對老師培訓、對學校指導,韋永勝還和其他扶貧干部一起努力,在村上建起了“四點半課堂”。

今年10月,他們利用村委活動室,開設了“四點半課堂”,“我們返聘了官田小學的退休校長給學生上課,主要是對娃兒的作業(yè)進行輔導。”韋永勝說,“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補充。”

現在第一書記們還會在“四點半課堂”開課,“有時候我會給他們上書法課、閱讀課。還從石柱其他地方請義工,臨時安排一些課程。”

韋永勝說,現在四點半課堂每天都有20多個學生,“只要他們愿意來,都可以來。”下一步,四點半課堂的課程還會進一步地豐富,“我們會優(yōu)化課程體系,讓孩子們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完善孩子們的檔案體系。比如了解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怎么樣,通過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四點半課堂,看看他們的成長變化。”

“一起見證他們的成長,也會激勵我們更好地進行教育扶貧,探索新的扶貧方式。”

關鍵詞: 四點半課堂 扶貧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 - www.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