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計劃 > 正文

今日觀點!做3億人的陪診師,我每天都在直面生死

近兩年,陪伴患者就醫(yī),代為取報告、問診的新興職業(yè)“陪診師”,在醫(yī)療資源豐富的各大城市應運而生。據(jù)淘寶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有近2.6萬人檢索“陪診”關鍵詞。而據(jù)《Vista看天下》表示,有從業(yè)者認為,我國約3億人需要陪診。

他們陪伴著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患者、異地求醫(yī)的群體去到醫(yī)院,面對那些浩瀚的診室和繁瑣的流程。


【資料圖】

在不少媒體報道中,陪診師能輕松“月入過萬” ,其收費一般按半天或一天來結算,以北京地區(qū)為例,陪診半天在200~300元之間。那真實的陪診師體驗又是怎么樣的呢?

馬建就是這樣一位陪診師。85后,人稱“小馬哥”,生于江蘇北部農(nóng)村,2005年上北京讀完大學開啟了北漂生涯。十年前,在一次裸辭迷茫期,小馬哥創(chuàng)業(yè)干起跑腿代辦的活計,誤打誤撞進入當下正火的陪診行業(yè)。

以下是小馬哥的自述。

一、記者告訴我,我做的事兒叫“陪診師”

我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工程機械行業(yè),每天坐在格子間改PPT、寫文檔,心里很壓抑??傁胍杂伞⑾胍獎?chuàng)業(yè),又沒有清晰的目標。

2013年,老板和總部鬧掰辭職走人,我當時年輕氣盛,和他說:“你不干,我也不干了!”相當于給了自己一個裸辭的理由。

待業(yè)期間,碰上一個外地朋友要過來看病,問我能不能在他們到京之前先幫忙掛個號?那時還沒有線上預約,需要頭天晚上去醫(yī)院排隊,才能保證一大早放號時掛上號。我就去排了一整晚。

當時是深秋,晚上大概只有一兩度。在門診樓前露天的掛號廳里,大家拿個馬甲、水瓶放在地上占位?;旧先峭獾刳s來的,有人在地上鋪好報紙,蓋個被子直接睡下來。我第一次去沒經(jīng)驗,幸好因為平時喜歡跟人東聊聊西聊聊的性格,碰上排我后面的一個熱心的北京大哥,他說:“你要是冷的話可以跟我一起,我開車來?!庇谑蔷秃退Y伴在車里挨過了一晚。

走在回家路上我就想,其實外地人來北京辦事各方面的需求挺多的,我能不能往這個方向上創(chuàng)業(yè)?去淘寶上一搜,有個類目叫“跑腿代辦”。我當時也沒有太多錢投資干其他行當,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花了不到2000元注冊了家店鋪,把“跑腿”一類的關鍵詞放進去,第二天就有客戶找到我。于是我開始代人去學校打印成績單,去使館、商標局交材料,去醫(yī)院跑腿只是其中一個版塊。疫情暴發(fā)后,很多事都改為線上操作,而醫(yī)院相關的業(yè)務量卻直線上升。

2022年三月份,一個記者在淘寶店鋪上聯(lián)系到我,說我做的這個事兒叫作“陪診師”,并且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抖音上發(fā)相關內容把“陪診師”的熱度帶起來了,我才知道有這個專門的詞兒。

不久后我也注冊了抖音,兩個賬號現(xiàn)在加起來有5000多個粉絲。網(wǎng)店的客戶是通過精準搜索找來的,而抖音會給你推流,平均一周有六七十人來咨詢。我曾經(jīng)發(fā)視頻爆過三四次,一天就收到幾百條咨詢回都回不過來。去年底疫情感染高峰期,我最高在一天內接過19單。

我的工作日常:每天5、6點出門,掐著醫(yī)生的上班時間,一天跑3、4家醫(yī)院,每天要走一萬五到兩萬步路。家人知道我白天忙著工作,像我媳婦一般都是晚上6點之后才跟我聯(lián)系。

我曾經(jīng)挑戰(zhàn)過一天接8個任務,從早上5點起床馬不停蹄忙到晚上10點,一直處于奔跑狀態(tài)。2022年暑假高峰時,我10天內都排滿了行程。

作為新興職業(yè),陪診師經(jīng)常被誤認為是“黃牛”。這兩者我認為完全沒有交集。黃牛就是通過一些手段搶占醫(yī)院號源,再加價賣給患者;而我們的客戶都是自己去掛號的。

陪診是純粹的服務行業(yè),我自己把業(yè)務分成三大板塊:陪人看病、跑腿陪診和代問診。第一塊業(yè)務就是陪同有需要的患者去醫(yī)院就醫(yī),這在三四線城市比較常見。

跑腿陪診在北京需求量很大,因為異地求醫(yī)的人多,他們可能治療完就回老家了,那么復印病歷、取報告、出院結算這些還沒辦完的事,就可以由熟悉醫(yī)院流程的人代為操辦。

代問診也是在大城市比較多見。比如有直腸癌患者在當?shù)蒯t(yī)院說是必須切除肛門,他想找找更好的治療方案,就可以先在線上掛好號,把做好的檢查結果快遞過來,我們拿著這些去找醫(yī)生問診。如果說可以做保肛手術,那患者再來北京治療;如果是相同結果,也免去白跑一趟。

對于初次代問診的客戶,我們得將他的病情從頭梳理一遍:他的第一次發(fā)病,已經(jīng)做過的治療,可能還要查資料,提前設想醫(yī)生要問的問題等。

有些癌癥患者,要做抽血、CT、核磁共振、PET四項檢查。他們可能并不清楚,CT跟核磁共振不能同一天做,而做完PET三天內不能做任何檢查——那么如何把這些檢查盡快安排在兩天內做完,幫患者節(jié)省時間和來京的住宿、路費成本,就體現(xiàn)了陪診師工作的價值所在。

二、我成了他們的“家人”

我很少跟患者討論病情,除了幫助他/她高效就醫(yī),更多還是情感上的一種交流。

大部分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病情惡化之類的,我們通過聊天轉移他/她的注意力。我跟團隊的人說,不是喊口號說要把患者當成家人,而是真的做一些實事讓對方感受到。

我接過一個突發(fā)腦溢血的老人。女兒由于疫情封控和他分隔兩地,而他急需轉診來京做手術。了解到患者當時處于行動受限的狀態(tài),為了規(guī)避風險我們一般是不接的。

那天他女兒一直給我打電話,因為患者在農(nóng)村,身邊沒有年輕人護送他到北京;而他們家在北京又沒一個認識的人。她在電話那頭哭著用祈求的語氣說,要給我寫份血書免責、去做公證之類的。

一瞬間我忽然想到,如果換作是自己父母發(fā)生這樣的狀況呢?

于是我只對她提了一個要求:必須家屬陪同。

等老爺子上了火車,我和他們家里幾個人拉了群,老爺子在車上是什么狀態(tài),什么時候到哪里都實時跟進。我找人開車去北京西站接,推著輪椅陪老爺子過來的是他們家大姨,也是60多歲了,眼神看起來很迷茫。老人陪老人,剛到北京來什么都不懂。

我給他們盡速送到醫(yī)院急診。手術很成功,老爺子住了20多天醫(yī)院,為了節(jié)省成本,我又在醫(yī)院附近給他們租房子。出院那天,我送他們回北京西站,大包小包的行李統(tǒng)統(tǒng)幫他們搬上火車。

相比剛來時,大姨推著輪椅的腳步明顯輕快了許多,還謝絕了我們幫她拎包??吹剿霓D變,我心里跟著高興。事后他女兒給到的報酬比我們報價要多,還打電話謝謝我救了她父親一命。

要說是“成就感”這個詞兒可能有點夸大,但我心里第一次感到被人需要,感覺特別暖。

其實坦然接受陪診服務的老年人并不常見,畢竟他們還是會有不想多花錢,或是怕我們不靠譜之類的顧慮。更多客戶還是傾向于跟長輩說找了個北京的“朋友”陪著看病。有些人即使在北京有親戚、朋友也不愿去麻煩,因為“人情很難還”,寧愿選擇花錢找陪診師,“簡單,事兒辦得也好”。

不過有回碰上一對北京老兩口,兒子在外工作。那天他倆都要去看病,老爺子還需要坐輪椅。有意思的是,我開車送他們回家的時候,老爺子特別高興地向老鄰居們炫耀說:“你看這是我兒子請的陪診師,對我特別好。”一個鄰居直接讓我把聯(lián)系方式給他,說下次去醫(yī)院也來找我陪。

我的客戶絕大多數(shù)屬于異地來京看腫瘤類疑難雜癥的??吹讲簧倜襟w報道說,大城市的獨居青年為了避免孤獨感成為體驗陪診服務的主要客群,但現(xiàn)實中我很少碰到年輕人找陪診師去醫(yī)院的。除非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做增強CT必須有家屬陪同,或是骨折了出行不便。有時接到年輕人的單子,我衡量情況后會直接告訴他:你那么年輕,不需要陪診。

如果是陪孩子,我會提前做點功課,和他/她聊一聊這個年齡段的動畫片、暗號口語。把對方當自己孩子一樣關心,是不是渴了、熱了;以各種方式鼓勵他/她:你今天表現(xiàn)特別好,想吃什么,我給你媽媽發(fā)微信告訴她。同時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在每個節(jié)點都會給他們發(fā)孩子的照片,告訴他們孩子在做什么。

我接觸過許多兒童癲癇患者家庭,這是最讓人揪心的。

有次幫浙江的一位母親代問診,跟她事先溝通時得知,他們家孩子在7歲前琴棋書畫樣樣學得好,身邊人都夸孩子優(yōu)秀,她也特別驕傲。

突然之間孩子癲癇發(fā)作,在當?shù)蒯t(yī)院ICU里住了20多天才轉到普通病房。

這位母親托我向醫(yī)生轉交她寫的日常記錄,里面記著孩子一天抽多少次、是大抽還是小抽、間隔多長時間,連每次發(fā)作時孩子的眼神往哪個方向瞥的,全都記了下來??上攵?,對于一位母親來說,這是件多么煎熬的事。

我當場請醫(yī)生和她直接通話,聊著聊著她提了一個問題:我們家孩子以前可優(yōu)秀了,是不是因為我讓他學了太多東西才導致如今的狀況?醫(yī)生問她為什么這么問?她開始傾訴——家里所有人都把責任推到她頭上,說是她把孩子逼成了這樣。這位在該領域的權威醫(yī)生給了她確切的答案:不是的,你家孩子得癲癇跟這個沒有任何關系。

那一瞬間,她的情緒全部釋放出來,在電話那頭哭得很厲害,醫(yī)生沒有打斷她。我在一旁聽得眼淚打轉,好在這么一來,她至少把心中的疙瘩解開了。

三、干這行多少有點“職業(yè)病”

2020年疫情暴發(fā)后,陪診業(yè)務激增的一段時間里,我天天失眠,腦子里裝滿了關于各種疑難雜癥的信息。有些患者會給我發(fā)很多問題,關于自己的病情、心理壓力、那些不愿跟家里人說的事。

一位腦干長瘤40多歲的姐姐,和我說自己背負的東西太多,要不是為了孩子早不想活了,都是比較喪的話。她連續(xù)好幾天晚上給我發(fā)長串的語音,一發(fā)都是二三十秒、六十秒的,我一個個去聽,聽完了再一個個回復;也有人抱怨另一半,覺得得病之后沒有人能理解自己。

我知道對方能分享這些苦悶是出于信任,說白了,他們需要情緒的發(fā)泄口。病情方面以醫(yī)生說的為準,我只能盡力做到情感上的撫慰。

我通常會舉一個同病相憐的案例來安慰對方,比如:我之前碰到過一個患者跟您情況差不多,甚至比您還嚴重,但是他心態(tài)特別好,后來治療效果也很好。

患者身邊的人可能不會跟他這樣講,這時以我們的立場去鼓勵反而更奏效。當然,對于陪診師來說,安慰客戶并不是個硬性指標。

干這一行多少有點疑心病,把患者的病情拿來跟自己作對照,想象要是自己或身邊人得了這個病會怎么樣?只是想一下,那一瞬間也很難受。比方說我下肢關節(jié)疼,有些人可能只會想走路走多了,但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會不會是強直性脊柱炎造成的?我會精準地往最壞的地方想。好在經(jīng)歷得多了,這種感覺越來越淡了。

現(xiàn)在每次結束任務從醫(yī)院出來,坐在回家的地鐵上,我已經(jīng)學會“屏蔽”,不再去想任何當天服務過的患者了。另外,我每周也會安排兩三件跟醫(yī)院無關的跑腿工作來紓解情緒。

我對健康的理解也變得深刻,身體真的太脆弱了。我下意識地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強制自己每天吃早飯,喝兩大瓶礦泉水,12點前一定上床睡覺。有時一旦工作起來,條件又不允許我那么做。

每天進醫(yī)院往掛號機那兒一看,不會操作的老年人擠作一堆。好比我今天去協(xié)和,一個老太太進去就直接摔在那兒了。

有一次我提早到醫(yī)院一個多小時,正是午休時間。我呆在大廳里,看到一個老太太在機器那兒取號,給女兒打電話直發(fā)脾氣:“你為什么不來?我也不會弄!”我聽著糟心,就直接上去幫她:“阿姨,我來?!苯o她操作完后,排后面的一個大爺也對我說:“小伙子,能幫我弄一下嗎?”

我就站在那兒一直給他們點,點完一個又來一個,一個小時里陸陸續(xù)續(xù)來了有三十多個人。從事陪診師久了,我感覺得了一種“職業(yè)病”,平時見到任何陌生人,都會想要上去幫一把。

陪診師這個行業(yè)越來越火。很多醫(yī)藥代表和醫(yī)托兒,以陪診的名義打擦邊球;一些人開始做付費課程,把陪診這件事講得簡單又吸金,實際上講師可能連一天的陪診工作都沒做過。

之前有培訓機構來找我,想借我的名義開課賺快錢,我說“對不起我不做”。因為干這行光聽課是學不會的,重要的是落地實操。看到這些現(xiàn)象我有一段時間心理上會有點不平衡,后來想通了:也許會有更多的人通過他們來了解到陪診這件事。

還是期望未來有關部門能建立陪診師的職業(yè)考試制度,規(guī)范這個行業(yè)。

去年我開始收徒弟、帶團隊了。他們有的是因為家人生病在醫(yī)院陪護過很長時間,知道陪診師的存在,想邊陪家人邊接單;有的是想重回社會的寶媽,看重做陪診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還有一些人被裁員了,大環(huán)境不好找工作,他們把陪診當做創(chuàng)業(yè)機會。

平時帶徒弟完成實操學習后,我有時在醫(yī)院忙完空下來,也會繼續(xù)在學員群和他們交流:今天我在哪家醫(yī)院,大家誰想學習可以隨時來找。

我希望這個行業(yè)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mallikad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